Logo
Logo
 

美国零售市场正悄然经历一种现象,称之为“沃尔玛效应”。以往沃尔玛的营收增长往往与零售市场的繁荣同步。然而,当前我们发现,尽管沃尔玛的营收继续上升,但其他零售巨头如塔吉特和开市客的营收增速却在放缓。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高通胀压力导致的消费降级。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美国消费者正逐渐转向价格更实惠的沃尔玛。这种趋势不仅在零售市场中显现,还扩展到了餐饮和服饰行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更经济的选项,从而影响了高端品牌和商家的销售增长。

 

与此同时,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在美国越来越流行。这种支付方式看似便利,但其用户结构中隐藏着更大的风险。许多消费者在使用BNPL时,并未意识到随之而来的高额利息和滞纳金,从而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沃尔玛2024财年继续领跑零售业

 

沃尔玛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基于2024财年):

 

沃尔玛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的营收达到了1733.9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170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640.5亿美元有所增长。营业收入增长了30.4%,调整后的营业收入增长13.2%。期内,沃尔玛综合毛利率上升了39个基点,主要归功于美国市场的改善。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了23%,全球广告业务增长约33%,其中美国市场增长了22%。

 

按地区划分,2023年第四季度,沃尔玛美国地区净销售额为1176亿美元,同店销售额(剔除燃料)增长4.0%,好于市场预期的3.1%;国际地区净销售额为324亿美元。

 

从全年来看,2024财年,沃尔玛综合收入6481亿美元,增长6.0%。全球广告业务增长约28%,达到34亿美元;综合营业收入增长66亿美元,增长32.2%;调整后营业收入增长10.2%,增速快于销售额。

 

总体来看,沃尔玛在2024财年表现出色,表明其市场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尽管每股收益有所波动,但调整后的收益增长反映了公司在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方面的努力。此外,电子商务和广告业务的强劲增长显示了沃尔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布局,巩固了其在零售市场中的领导地位。总体而言,沃尔玛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展示了其持续优化运营和创新的能力。

 

沃尔玛与竞争对手走势分化

 

全球第一零售巨头沃尔玛,最新季度实现营收1615.1亿美元,同比上涨6%,高于预期的1595亿美元;每股盈利为0.6美元,也高于预期的 0.52美元;净利润达53.07亿美元,高涨179.9%。

 

沃尔玛季度营收(单位:十亿美元):

美国时间5月17日,沃尔玛股价大涨6%,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现象突显了消费者在高通胀压力下转向价格更实惠的零售商,进一步巩固了沃尔玛在零售市场的领导地位,对塔吉特和开市客等竞争对手构成压力,同时也作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揭示了当前的消费趋势和市场动态。

 

在美国的消费品零售市场中,沃尔玛虽然是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但并不是唯一的大型超市。塔吉特(Target)和开市客(Costco)同样享有广泛的知名度。然而,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成本优势,沃尔玛多年来稳居美国杂货零售市场的领军地位。沃尔玛的规模效应使其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广泛的商品种类,从而吸引了大量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这使得沃尔玛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始终占据优势。

 

沃尔玛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

在过去,沃尔玛的价格上涨通常反映了美国零售市场的繁荣。当居民的消费意愿增加时,美国主要的零售公司营收往往也会同时上涨。然而,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自2022年以来,沃尔玛的营收增速稳步提升,但塔吉特和开市客的营收增速却持续下降。这种趋势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沃尔玛、塔吉特、开市客营收增速罕见背离:

 

在2021至2023年期间,沃尔玛、塔吉特和开市客这三大零售巨头的营收增长率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和趋势。

 

沃尔玛在疫情后的恢复阶段,营收增长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强化其全渠道零售战略,沃尔玛在疫情期间显著提升了线上业务的占比,并扩展了杂货配送和快递服务。此举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购物体验的需求,也增强了沃尔玛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相比之下,塔吉特的增长率在疫情高峰后迅速回落,并在2023年再次出现负增长,表明其在疫情后面临一定的挑战。尽管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销售和店内提货服务取得了显著的销售增长,塔吉特在疫情缓解后面临线上业务增速放缓的压力。同时,供应链问题和通货膨胀导致的成本上升也对塔吉特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塔吉特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供应链管理并提升运营效率,以应对这些挑战并恢复增长。

 

开市客在疫情期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且在疫情后仍然表现强劲,显示其在零售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开市客的成功归因于其独特的会员制模式和批发销售策略,这不仅提高了客户忠诚度,还确保了较高的客单价。通过持续扩展产品线和改进电商平台,开市客在满足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在后疫情时代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这三家公司在后疫情时期的表现揭示了零售行业在动态环境中的复杂性和竞争态势。

 

 

这张图展示了2007年至2023年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同比变化与沃尔玛营收同比变化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整体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大幅下降,最低达约-20%,而沃尔玛的营收虽然下降幅度较小,显示其抗压能力。2010至2019年间,随着经济复苏,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稳定增长,沃尔玛的营收增长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

 

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零售销售额剧烈波动,沃尔玛通过增强线上业务和配送服务,迅速回升并保持较高增长。后疫情时期,尽管2022和2023年有所波动,但沃尔玛总体保持稳健增长,表明其适应市场变化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零售乱象:沃尔玛独领风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对产品针对性降价

沃尔玛在财报中表示,该季度继续管理竞争性价格、库存严格管理对产品针对性定价降价、以及持续推出备受青睐的业务组合,从而在以沃尔玛美国为首的各细分市场持续改善盈利状况,业绩达到新的高度。那么近两年爆表的通胀,客观上放大了沃尔玛的优势。

 

降价虽然是沃尔玛针对市场和自身库存管理的对策之一,但此举正好戳中了消费者购物需求的新变化。从沃尔玛一季度财报来看,人均交易金额没有增加,但人均交易次数却明显增加,这说明更多人选择去沃尔玛抢便宜货了。

 

财报会议上,沃尔玛CFO约翰·大卫·雷尼指出,消费者还是觉得手头紧,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便利性。整体而言,消费者还是更注重食品和健康类的东西,少买了比如家庭用品、电子产品等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但消费者韧性十足,连低收入群体都保持的不错,百货商品同比来说是上涨的。

 

根据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估算,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在疫情期间积累的额外储蓄已经全部消耗殆尽。如今,人们用于"心理账户"的最不舍的资金已经用完,这必然会改变他们的购物倾向。

 

Cumulative pandemic-era excess savings

 

2.电子商务的增长

电商的增速也十分亮眼,在线上购物逐步成为消费者购物首选时,提早布局的沃尔玛再一次号准了时代脉搏。

 

沃尔玛首席财务官John David Rainey称,在过去12个月里,当日或次日送达的商品出货量约为44亿件,其中约44%的订单在下单后不到四个小时内就送到了客户手中。

 

3.成本不同

 

沃尔玛的产品覆盖杂货所有品类, SKU规模庞大, 一个沃尔玛超市商品或许能细分到三、四级。因此,其采取总部规模化采购——再分配到 各分店的方式来节约采购成本,并最终转化成产品的价格优势。

 

据Evercore 统计,沃尔玛产品的价格通常比其他传统超市低约25%,逐渐打造了一道坚固的市场防线。

 

 

“沃尔玛效应”,说明了什么?

 

通胀胶着的状态下,衣食住行成本上升,消费者更加看重“价格”和“必需性”,如今美国各类零售公司的业绩也出现了分化:

 

家居代表——家得宝 (Home Depot)

上个季度在开业至少一年的商店销售额下降了2.8%,其股价在去年上半年和最近一个月也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家得宝到底在定价什么?

 

家得宝的核心投资逻辑主要在于其价值属性(Value play),即赚确定的钱,比如股息。

 

长期以来,家得宝通过整合数字业务和实体业务,不断提升全渠道销售能力,以高股息吸引投资者。然而,3月28日家得宝斥资182.5亿美元收购SRS Distribution,并暂停股票回购,引发市场担忧。投资者对这笔收购在公司连续四个季度销售负增长、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能否带来预期效果持怀疑态度。此外,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手头现金、商业票据和新发行的无担保票据,导致公司债务杠杆比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暂停回购和不确定的收购效果让投资者对家得宝的高股息收益信心动摇,进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麦当劳

麦当劳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至4.59%,上季度为9.97%。其管理层称,目前美国一些低收入的人群正在逐渐“拒绝”麦当劳并选择在家做饭,因为目前二者的成本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恰恰也是主推沃尔玛杂货零售业绩的原因之一。

 

运动品牌

运动品牌方面,均价更便宜的斯凯奇近期的营收表现和股价走势也都好于耐克。斯凯奇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成功吸引了大量寻求经济实惠的消费者,从而在营收和股价表现上超越了耐克。耐克虽然在品牌认知度和高端市场中占据优势,但其较高的价格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部分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减弱。

斯凯奇/耐克营收增速比较:

 

BNPL的消费便利与债务风险

 

除了直观的“沃尔玛效应”,间接的消费降级现象也已浮出水面。

 

在如今的美国,“先买后付(BNPL)”支付手段越来越流行。不同于传统的信用卡贷款,Klarna、Afterpay、PayPal等BNPL提供商一般都能为贷款人提供低息或无息的短期小额融资,并且这些贷款通常不会定期向征信机构报告。这种支付方式的流行反映了消费者在经济压力下对灵活、低成本支付手段的需求增加,同时也表明了消费者在大宗商品购买决策上的谨慎态度。

 

BNPL的普及不仅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管理现金流和分散支出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降级的趋势。通过选择BNPL,消费者可以在不增加长期债务负担的情况下,继续满足日常和非必需品的购买需求,这进一步揭示了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行为的深层变化。

 

根据Adobe 的统计,今年1-4月,美国线上零售额增长约7%,但“先买后付”(BNPL) 在电商交易中的份额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8%。预计未来份额还将继续提升。

 

 

并且,在BNPL 的使用者结构中,又一次看到了财务脆弱的美国年轻人,1981-2012年期间出生的用户占BNPL 总用户比例高达60%。

 

BNPL(先买后付)和信用卡本质上都是“鼓励”过度消费的产物,它们可能增加未来美国信贷市场的不确定性。随着消费者依赖这些支付方式,债务负担加重,违约率可能上升,对信贷市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此外,BNPL提供商通常不向征信机构报告贷款情况,使得信贷风险更难评估和管理,进一步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虽然这些支付方式在促进消费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国电话 626-378-3637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是一个美国领先的金融和美股信息大数据提供商,紧盯华尔街金融市场和行情,2008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创始人是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联合多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谷歌 Meta工程师利用AI和大数据,配合十多年美股实战经验和业内量化交易模型,每天处理千万级股票数据:挖掘潜力大牛股,捕捉期权异动大单,实时主力资金流向、机构持仓变化、川普突发新闻,精准买卖信号第一时间发到您手机APP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