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近期,沃伦·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披露了第二季度的13F报告。在报告中分别减持了2000万股苹果公司。这一举动迅速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热议的焦点。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次在获得巨额投资回报后,出于风险管控和投资组合再平衡的理性操作。然而,这一行为与巴菲特长期以来奉行的“持有即买入,卖出即看空”的投资信条,以及他对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等核心持仓所展现的“永不卖出”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一位严谨的价值投资者而言,每一天继续持有某只股票,都等同于以当天的市场价格再次做出“买入”的决定。主动卖出一部分头寸,无论其数量多寡,都暗示着在当前价位下,该资产的未来风险回报比已非最优选择 。因此,对苹果的减持绝非简单之举,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此次减持并非表象所见的简单操作,而是巴菲特在“安全边际”原则受到多重威胁时,对估值泡沫、增长瓶颈、宏观税收政策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后,所做出的一项深思熟虑的战略性风险对冲决策。

“投资组合再平衡”的局限性

伯克希尔对苹果的减持,最普遍的解释是“投资组合再平衡”,即由于苹果股价的持续飙升,其在伯克希尔公开股票持仓中的占比过高,需要通过出售来降低集中度 。尽管最新的13F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苹果持仓在伯克希尔公开股票总额中占据25.8%的显著比例,是其无可争议的第一大重仓股 。然而,这一观点仅是基于公开市场股票持仓的片面观察,忽略了伯克希尔庞大且多元化的资产全貌。

伯克希尔的投资帝国远不止其公开股票持仓。根据披露,其公开市场持仓总量约为2500多亿美元,但其真正的“股票持仓”规模要大得多,其中包括庞大的非上市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资产,如GEICO保险、BNSF铁路、伯克希尔能源公司(BHE)等 。此外,伯克希尔还拥有接近3500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美国国债 。若将这些非上市资产和现金储备纳入考量,苹果的实际持仓比例远低于被普遍认为的“过高”水平,也并未达到非卖不可的集中度。

这种“集中度”论点在历史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回顾伯克希尔的投资史,其对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等长期核心持股的态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反证。例如,可口可乐自1988年开始被大量买入,并在1989年至2003年间长期位居伯克希尔第一大重仓股 。尽管可口可乐的股价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巨大涨幅,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其增长被认为被透支,但巴菲特从未卖出过一股,他将其视为“公司永恒的业务资产” 。美国运通也有类似的历史,在2004年曾短暂成为第一大重仓股,此后也从未被减持

这些历史事实明确表明,对于伯克希尔而言,“集中度过高”并非出售核心持仓的根本理由。如果集中度是唯一考量,巴菲特在历史上早有先例可卖,但他并未那样做。因此,此次减持苹果,其背后必有更深刻的、针对苹果这家公司本身的特定考量。

估值、增长与“护城河”的脆弱性

如果说“投资组合再平衡”只是表象,那么对苹果自身内在价值和增长前景的重新评估,才是此次减持的核心驱动力。这一评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估值与增长前景之间出现的巨大分歧。

从“极高安全边际”到“高估值区域”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核心在于“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即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他在2016-2018年大量建仓苹果时,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当时,苹果的市盈率(P/E)仅在10-15倍之间 。对于一家拥有强大品牌、稳定现金流和高回报率的科技巨头而言,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便宜”价格,为未来提供了充足的上升空间和风险缓冲。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苹果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其P/E已飙升至35倍甚至更高 。在过去零利率的时代,高估值可以被容忍,因为持有股票的机会成本极低。但进入2024年,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持续加息,无风险利率,如短期美债收益率已显著走高至4%以上

这构成了一个根本性的逻辑转变。高估值意味着更低的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 = 每股盈利/股价 = 1/P/E)。当苹果的盈利收益率(约2.8%)显著低于安全无风险收益率(美债收益率)时,继续持有股票的机会成本大幅上升。巴菲特将资金从一个盈利收益率低、未来回报不确定的高风险资产,转移到提供高且无风险收益的现金/美债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其资产配置的风险回报比。这种决策的核心,并非看空苹果的业务本身,而是对苹果在当前价格下的风险回报比做出了不利判断。这也是为何伯克希尔的现金及等价物仓位在2024年第二季度大幅飙升至45%的原因

市场份额的攻守易势与AI时代的落后

如此高的估值,需要公司未来高速且可持续的增长作为支撑。然而,苹果在其最核心的美国市场,却出现了增长放缓甚至份额下滑的迹象。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苹果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在2025年第二季度从56%的高点大幅滑落至49% 。这一数据与此前其对安卓系手机市场份额的缓慢蚕食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其在最大市场的增长已来到极限,甚至出现了逆转。导致份额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其竞争对手三星在可折叠手机等创新产品上的突破,以及其能提供更宽泛价格区间产品的能力

一个依赖硬件创新和品牌忠诚度的科技公司,一旦在关键技术方向上落后,其增长神话就会受到威胁,这预示着苹果的“护城河”可能不像过去那样牢不可破。此外,市场对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也抱有高度期待,这也是其高估值的重要支撑点 。然而,苹果在宣布其AI系统“Apple Intelligence”后,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其股价甚至出现了下跌 。这表明,市场对苹果的AI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并未能像其他科技巨头那样提供颠覆性的、能支撑其高估值的创新。

高估值(P/E=35)需要高速增长来支撑,但市场份额的下滑和AI领域的滞后却在提供相反的证据。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估值-增长悖论”。巴菲特作为一个厌恶不确定性的投资者,当他看到支撑高估值的增长逻辑开始出现裂痕时,即使公司的基本面依然稳健,他也必须重新评估其风险回报比。

叠加的宏观政策与地缘政治风险

除了对估值和增长前景的重新评估,巴菲特还必须将苹果所面临的、不可预测的宏观政策与地缘政治风险纳入考量。这些风险并非苹果业务本身所固有的,但却可能对其财务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巴菲特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曾明确表示,由于美国政府巨大的财政赤字,未来资本利得税率“很可能会上升” 。伯克希尔对苹果的持仓存在巨额的未实现资本利得,这是其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在预期税率可能上升的情况下,提前部分减持以锁定部分收益,是一种理性的税务规划和风险管理行为。这与“投资即永远持有”并不完全矛盾,而是巴菲特投资哲学中“保持理性”和“规避可预见的风险”的体现。但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之后税率风险大幅降低。但却给苹果带来另一项重大风险——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尽管特朗普政府的税收政策可能对内更偏向减税 ,但其对外贸易政策,特别是对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关税威胁,对苹果的全球供应链构成了持续性的、难以量化的风险

为了换取关税豁免,苹果公司曾向特朗普政府做出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的承诺 。这项策略性“豪赌”虽然旨在保护其利润率免受关税影响,但从巴菲特的角度看,它引入了巨大的、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来预测和对冲的非系统性风险。将公司的现金流和未来命运与地缘政治和美国国内政治周期深度绑定,使得苹果的商业决策不再单纯基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而是受到外部政治力量的深刻影响。这种风险,对于一个追求可预测性和“护城河”的价值投资者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Apple CEO Tim Cook Gifts Trump 24K Gold And Glass Statue | How Much Does It  Cost?

与“永恒持有”的“业务资产”的根本区别

要真正理解巴菲特减持苹果的深层逻辑,必须将其与他对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等核心持仓的投资哲学进行对比。

正如前文所述,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投资历史,是其“永不卖出”信条的最好例证。自1988年建仓后,即便可口可乐多次成为伯克希尔第一大重仓股,他也从未卖出过一股,并将其称为“公司永恒的业务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口可乐股价上涨透支增长时,巴菲特曾选择卖出看跌期权来“收租”,而非卖出核心股票 。这一精妙的操作表明,他愿意在市场波动中赚取收益,但其对公司核心价值的长期信念从未动摇。这种信念源于他对可口可乐“护城河”的深刻理解:其业务基于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度,具有极强的永久性。美国运通同样如此,其护城河建立在强大的金融网络效应和消费者信任上

通过与这些“永恒资产”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苹果的减持,并非基于估值或集中度单一因素,而是巴菲特对苹果这家公司的“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认知变化。他可能认为,苹果作为一个科技巨头,其业务的永久性(Permanence)不如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当其护城河受到来自外部创新、内部执行、和外部政策的多重威胁时,苹果在巴菲特的眼中,已经从一个可“永恒持有”的“业务资产”,降级为一个需要根据市场和宏观环境动态调整的“投资标的”。

结论:

巴菲特对苹果的减持,是其投资哲学在复杂宏观环境下的动态演化。它融合了对高估值与机会成本上升增长瓶颈与AI时代挑战、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多重考量。

本次减持并非对苹果业务的彻底“看空”,而是对苹果在当前价格下,其“安全边际”已显著收窄的冷静判断。这一罕见的减持行为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即使是苹果这样伟大的公司,在估值过高、增长承压且面临不可预测的宏观风险时,也无法通过巴菲特的“永久持有”测试。这不仅仅是关于苹果的分析,更是对巴菲特核心投资哲学和当下宏观经济环境的一次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在投资决策中,除了关注公司基本面,对估值、宏观环境及不可预测的政策风险的综合考量同样至关重要。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国电话 626-378-3637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是一个美国领先的金融和美股信息大数据提供商,紧盯华尔街金融市场和行情,2008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创始人是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联合多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谷歌 Meta工程师利用AI和大数据,配合十多年美股实战经验和业内量化交易模型,每天处理千万级股票数据:挖掘潜力大牛股,捕捉期权异动大单,实时主力资金流向、机构持仓变化、川普突发新闻,精准买卖信号第一时间发到您手机APP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