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美东时间周四盘前,美国最新经济数据再次展现出劳动力市场的韧性。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连续第六周下降,最新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强化了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稳健的判断。

随着就业数据持续改善,交易员普遍预计,美联储今年降息次数可能不足两次,市场对“长时间维持高利率”的预期升温。

美股投资网分析认为,如果下周公布的非农就业等重磅数据延续当前趋势,将进一步印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所强调的“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的判断。这也为美联储继续维持当前政策利率区间提供了更多依据。

在贸易方面,尽管欧盟成员国已批准对价值约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但市场情绪并未明显恶化。投资者更倾向于聚焦于欧盟与美国之间正进行的贸易谈判,认为谈判有望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这一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风险资产价格。

美股早盘,美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道指跌超0.3%,标普500指数涨约0.2%。谷歌对AI领域加码投入的承诺提振AI板块,英伟达持续走强、最终收盘创新高。

下午2点左右,标普500最高上涨至6381.31点,纳指最高上涨至21113.10点,双双创下盘中历史新高。

高盛和城堡证券等交易部门提示客户适当配置廉价对冲工具,以防在高位震荡中出现意外调整。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信用策略师警告称,美国融资余额水平正在逼近过热区间,反映出投资者借杠杆买股的情绪高涨,这一信号值得信用市场参与者高度警惕。

不过,也有机构对当前行情持乐观态度。摩根大通交易团队认为,当前的上涨趋势仍具持续动力,短期内不必过度担忧估值泡沫或所谓的“迷因股”回潮。他们指出,如果美联储意外转向更鸽派立场,或者贸易摩擦得到缓和,市场的上涨动能可能进一步释放。

截至美股收盘,标普500指数上涨0.07%;道指下跌0.7%;纳指上涨0.18%。

英特尔二季度财报深度解析

周四美股盘后,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尽管核心的数据中心和AI营收也双双超预期,但这份看似强劲的报告背后,却隐藏着英特尔当下最核心的“痛点”——惨淡的盈利能力。

此外陈立武对于利润以及18A制程的表态可谓令投资者感到不安,导致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下跌约5%。

对比之下,竞争对手AMD盘后表现强劲,股价升至165美元,反映市场对其AI布局和执行力的更高认可。资金正在从前景不明的英特尔流向兑现能力更强的对手。

早在6月17日,我们美股投资网就公开发视频,提醒大家128美元买入 AMD,截至今天我们获利29%!

在7月10日,我们基于市场分析,再次在141.8美元加仓AMD。

财报数据显示,英特尔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0.10美元,远逊于市场普遍预期的盈利。即便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未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也仅能回升至36%,而其营收指引中值虽高于预期,但盈利指引却仅为“盈亏平衡”,再次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盈利4美分。

30%的毛利率,不仅远低于英特尔鼎盛时期的水平,更与竞争对手英伟达超过70%的毛利率形成了刺眼的对比,这无疑是英特尔当下最大的困境。

深入分析营收构成,PC计算机业务贡献79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贡献39亿美元,均超出预期,部分原因在于PC制造商为应对潜在关税而提前备货。

然而,这份光鲜背后,芯片代工(Foundry)业务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财务黑洞”。尽管该业务贡献了44亿美元的收入,却录得了高达31.7亿美元的经营亏损,这无疑是英特尔盈利能力受损的症结所在。

面对如此严峻的财务状况,新任CEO陈立武在电话会议上的表态,预示着英特尔一场彻底的战略颠覆。他明确表示“不再有空白支票”,彻底否定了前任CEO帕特·基辛格“建好就会有人来”的激进扩张策略。陈立武直言不讳地批评前任的投资“过度且不明智”,并透露公司将取消德国和波兰的建厂项目,放缓俄亥俄州工厂的进度。

更关键的是,未来对14A等先进制程的投资将严格取决“已确认的客户订单”。这一表态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也令投资者对英特尔在先进制程领域的追赶能力产生担忧。

特别是此前市场对英特尔“18A”以及“14A”等最前沿制程寄予厚望,认为其有望在成本和技术上与台积电等“芯片代工之王”竞争。然而,陈立武的最新表态,让这些规划的实现变得更加遥远,甚至有分析师猜测,被削减的项目可能与这些最前沿制程规划密切相关。

伴随战略调整的是一系列激进的成本削减措施。英特尔已完成大部分裁员计划,裁员比例高达15%,并计划在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第二季度末的水平再削减超过20%,降至7.5万人。公司设定的目标是在2025年将运营费用削减至170亿美元。这些举措都旨在改善英特尔低迷的盈利能力。

尽管陈立武誓言在英特尔内部实行“新的财务纪律”,但他未能清晰阐述如何让在AI热潮中重新变得更具竞争力,如何在先进芯片制程领域尽量追赶台积电,以及如何在PC领域重夺主导地位,又如何在英特达所主导的高性能AI芯片领域“后发制人”。

散户主导美股新格局

摩根大通、巴克莱和嘉信理财三大华尔街机构不约而同得出相同结论:散户投资者正在主导当前美股市场走势。

第一重信号:期权市场暴露散户激进操作

巴克莱独创的"股.票狂热指数"显示,当前处于极端超买状态的个股比例突破年内新高。该指数通过追踪期权市场异常波动,精准捕捉到散户对"末日期权"的疯狂追逐。这类周一到期的短期高杠杆合约,允许散户以小博大,但单日波动超100%的特性也放大了市场脆弱性。当个股股价与波动率呈现罕见正相关时(传统机构策略中二者通常负相关),已清晰暴露"追涨杀跌"的散户特征。

第二重信号:领涨板块暴露散户选股逻辑

嘉信理财首席策略师Liz Ann Sonders发现,4月9日市场低点以来,两类股.票成为散户"狩猎场":一是无盈利支撑的科技概念股(如AI应用层公司),二是做空比例超50%的被做空标的。这种"炒小炒差"的偏好与机构基于DCF模型的估值体系形成尖锐对立。更值得警惕的是,当散户通过集体拉升迫使机构调整持仓时,后者并未同步放大风险敞口——机构仓位仍维持中性,这种"散户冲锋、机构观望"的错位,暗示市场定价权正在转移。

第三重信号:资金流向印证散户影响力

摩根大通研究揭示,散户交易量与企业回购计划构成当前市场两大支柱。值得注意的是,波动率控制基金(根据波动率调整仓位的量化资金)的股.票配置比例已从年初20%低位反弹至55%,巴克莱预计可能进一步升至70%。这类资金的动向本质是散户情绪的放大器——当散户推高波动率,量化策略自动减仓;当波动率回落,资金又快速回流。这种正反馈机制正在强化散户主导的市场趋势。

面对散户的激进操作,机构投资者保持战略定力源于三点:

其一,实际经济数据(GDP波动率降至历史低位、核心PCE通胀稳定在2%)削弱了做空理由;

其二,8月1日关税政策、7月FOMC会议等关键节点尚未落地,机构不愿轻易暴露风险敞口;

其三,散户主导的行情往往呈现"快涨慢跌"特征,机构更倾向于等待极端情绪消退后再布局。

当前市场已形成"散户推高波动率-量化资金被动调仓-波动率进一步放大"的循环。但历史经验显示,这种由散户和量化资金主导的行情通常以快速回调收场。

未来两周将迎来三大变数:8月1日关税政策具体措施、7月30日美联储利率决议、以及二季度财报季中企业盈利质量对高估值的验证。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当前更需警惕"散户搭台、机构唱戏"的反转风险——当定价权从非理性群体向理性群体转移时,市场往往以剧烈波动完成风格切换。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国电话 626-378-3637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是一个美国领先的金融和美股信息大数据提供商,紧盯华尔街金融市场和行情,2008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创始人是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联合多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谷歌 Meta工程师利用AI和大数据,配合十多年美股实战经验和业内量化交易模型,每天处理千万级股票数据:挖掘潜力大牛股,捕捉期权异动大单,实时主力资金流向、机构持仓变化、川普突发新闻,精准买卖信号第一时间发到您手机APP

Fullscreen Image